回首中国代表团征战冬奥会历程
12枚雪上项目奖牌有10枚由沈阳体育学院“制造”
几千次的摔倒爬起只为收获那几秒的幸福……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沈阳沃土上绽放的冬奥之花
空中芳华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幸福来自奋斗,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这一年,沈阳各行各业的岗位上都在谱写着不一样的奋斗故事,在享受奋斗的过程中,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他们每一次加速的步伐,每一份务实的努力,每一个细微的进步,不仅创造着个人、小家的幸福,更创造着大家、国家的幸福。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沈阳晚报将聚焦沈阳各行各业的奋斗故事,一起分享他们的幸福心路。
编者按
冬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一直是中国体育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沈阳人在冬奥的奋斗之路上也从未停歇。对于沈阳体育学院来说,从1989年筹备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那一刻起,他们就背负了重要的使命。从最开始的摸索,到逐渐走上正轨,从走出去学习新的经验和理念,到如今渐渐摸索出一条成熟的培训机制,可以说,这些都是通过沈体人不懈的努力硬生生趟出来的。
都灵冬奥会上的大放异彩,更是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在一夜之间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而韩晓鹏、李妮娜、徐梦桃、贾宗洋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的涌现,也让这一项目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把一个小众项目,发展成为被寄予希望的夺金项目,可以说,这样的成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即便如此,那些为之奋斗的沈阳人并没有因此而自满,有一批又一批的沈体人依然前赴后继,为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发展付出着心血。从今日起,本报将围绕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前世今生”展开一场探索之旅,为你讲述这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运动员出发到腾空后呈现完美的身姿再到平稳落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比赛往往只有几秒钟,但这短短的几秒钟幸福背后,是运动员几千次几万次的出发摔倒与爬起,是相关科技团队反复研究技术动作后提供的技术层面支持,是众多人肩负重托担起的保障工作,是一整批人为之付出的奋斗……
2018平昌冬奥会已落幕。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收获了1枚金牌、6枚银牌和2枚铜牌,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上,沈阳体育学院培养和输送的贾宗洋和张鑫分获银牌!回首历届冬奥会的征程,在中国代表团已经获得的12枚雪上项目奖牌中,有11枚出自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而这11枚奖牌中,就有10枚奖牌由沈阳体育学院“制造”。
四年前的一纸重托 提前吹响了冬奥备战的奋斗号角
为了备战平昌冬奥会,无数人在这个周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过对于这群沈体人来说,这个奋斗周期早从4年前就开始了——2014年夏天的一纸协议,如同一声集结号,点燃了所有沈体冬奥人的备战热情。
沈阳体育学院竞训处处长孟春媛在说起4年前的那个夏天时,仍然很兴奋,因为“沈阳体育学院参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奥运会比赛的备战和保障工作,还是第一次”。2016年6月,沈阳体育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就国家队训练基地战略合作签署协议,主动服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国家队训练。“而在这之前,国家队并没有过在一个备战周期内,完全把备战工作放在体院进行的经历。”孟春媛说。此前,沈阳体院一直都有冰雪项目的传承和积淀,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结束后,国家体育总局开始对冰雪项目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国家体育总局和学校磋商,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阶段性保障放在体院进行。可以说,我们是举全校之力,进行保障。”孟春媛告诉记者。
而这一批人的奋斗和努力终于有了收获,“经过这些年的投入和努力,目前从教练到运动员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去年跨界跨项选才也设在了这里,沈体将继续为2022北京冬奥会输送人才。”在说到这些时,孟春媛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幸福。
与金牌只差0.4分 空中技巧两银牌都是“沈体制造”
平昌冬奥会,沈阳体育学院共派出14人,其中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教练员和运动员共6名,此外还有参加速度滑冰和钢架雪车等项目的3名运动员。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这个项目的男子运动员中,贾宗洋、王心迪是我们在编的运动员,女运动员中的徐梦桃和张鑫,也是在编的运动员。虽然刘忠庆和齐广璞不在体院注册,但他们是沈阳体院的本科学生,刘忠庆在这里练了11年,齐广璞从入队到现在一直在队里训练,可以说他俩都是体院培养的。”据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校长刘大可介绍,在这些运动员中,贾宗洋和张鑫获得了两枚宝贵的银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代表团参加的历届冬奥会比赛中,共获得了12块奖牌,其中10块奖牌来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而这些获奖的运动员都是沈阳体育学院培养和输送的。在平昌,贾宗洋与冠军只差了0.4分,这0.4分也让贾宗洋与金牌失之交臂,但为业内专家,刘大可并没有“护短”,反而认为裁判打出这样的分数比较客观,“我个人认为,裁判是公平的,因为5名裁判来自不同的国家,每个裁判在打分时,可以存在0.2分到0.3分的浮动分数,贾宗洋落地的质量,正常看没有问题,但通过慢放来看,和冠军还是存在一些差距。”
几千次的出发与摔倒 换来比赛场上几秒钟腾空而起的幸福
平时的训练中,是运动员在几千次、几万次的出发、摔倒与爬起……而一次次的摔倒,换来的,则是运动员比赛中从腾空到平稳落地的几秒钟。可以说,这短短的几秒钟的幸福背后,浓缩了一整批人的努力、奋斗与汗水。这里,当然包括科技团队提供的技术层面上的支持。
作为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的院长,衣雪洁表示,科技服务团队基本是跟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一同成立的,从运动员的选材到运动监控,从运动技术的诊断评估到运动疲劳的生理指标监控和恢复,再到运动心理科学的研究,这些都是科技服务团队的工作重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技巧性和难度相互融合的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技巧性要求高,技术层面的有关科学训练的研究,包括高难动作的完成条件、滞空条件、转体以及落地后的稳定性,这些研究在为运动员冲击高难度动作时,提供了支持。”
而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闫红光教授的话,则揭示了这个项目毫发之间的技巧比拼。据闫红光介绍,三周台运动员的冲击速度,时速要在60km到68km之间,“实际上这个速度要比跑100米都快,滑向不同的台,说明自由式滑雪是一个高危项目,更需要科技的支撑。”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周舟 摄影记者 王江
点击进入沈阳晚报3月1日07版该新闻页面http://epaper.syd.com.cn/sywb/html/2018-03/01/content_170181.htm?div=0